7月14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,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介绍2025年上半年货币信贷政策执行及金融统计数据情况,并答记者问。
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比较明显
邹澜表示,从上半年的金融数据看,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。一是金融总量合理增长。6月末,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.9%,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.3%,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.1%。
二是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。1-6月,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为3.3%,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,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.1%,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。
三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。5月末,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1.6%,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8.8%,科技贷款同比增长12%,这几项都高于全部贷款增速。
四是金融市场韧性增强。在外部环境和全球金融市场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,股债汇等主要金融市场保持平稳运行。
邹澜表示,从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看,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需要时间的,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。
5月7日宣布的一揽子货币政策已在一个月内全部落地实施
邹澜提到,5月7日潘功胜行长宣布了一揽子共10项货币政策措施。包括下调政策利率、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、强化利率自律管理、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等等。
邹澜表示,一揽子政策已在1个月内全部落地实施,对提振市场信心、稳定预期发挥了积极作用,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持续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。
信贷总量保持平稳增长
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表示,6月末,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68.56万亿元,同比增长7.1%。上半年,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2.92万亿元,显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保持较高水平。
中小银行的债券投资需要保持合理的“度”
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曹媛媛表示,中小银行的债券投资也需要保持合理的“度”。要把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的平衡。对于个别债券投资较为激进的金融机构,应该关注债券面临的利率和信用风险。人民银行将持续加强市场监测,及时将监测到的高风险机构的信息共享给机构监管部门,关注资本充足率以及市场风险,同时人民银行将持续加强市场建设,不断丰富利率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,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,切实防范金融市场风险。
如何看待当前人民币的汇率表现
邹澜提到,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多元的,比如经济增长、货币政策、金融市场、地缘政治、风险事件等。当前,美元走势仍然有不确定性,但中国国内基本面持续向好,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浮动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的基础。
邹澜表示,人民银行的汇率政策立场是清晰和一贯的,将继续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,保持汇率弹性,同时强化预期引导,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按年配资平台官方,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。
纯旭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